何謂圓禿?
突然出現的圓形塊狀掉髮,通常為如硬幣般大小之禿髮,俗稱「鬼剃頭」。在皮膚科門診,是很常見的禿髮原因。身體上任何有體毛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,如眉毛、腋毛,但多數以頭皮最先發作且最為明顯。

在很少見的狀況,圓禿會以廣泛性掉髮來表現,而非塊狀落髮,臨床上須和其他落髮小心分別。圓禿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,在一些情況下會與全身性的疾病有相關性,但多數是不會的。目前有許多的研究來找出對於圓禿最好的治療方法。


造成圓禿的原因
至今有幾種關於引起圓禿的的假說。遺傳因素似乎扮演著某種重要的角色,因為在被圓禿影響的人當中其擁有圓禿家族史的頻率較高。另外,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圓禿可能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,身體因一時的免疫失調,造成體內的淋巴球攻擊自己成長中毛囊,造成毛囊的急性發炎而掉髮。由於這種免疫反應有很高的特異性,患者除掉髮外,身體的一般健康狀態是沒有問題的。

在少數的患者則可能同時有伴隨一些自體免疫性或全身性疾病,如甲狀腺疾病、白斑、紅斑性狼瘡、糖尿病、重症肌無力、免疫性貧血…等。另有許多人認為圓禿是因為生活壓力所造成,在遇到極大的生活壓力或精神上的創傷後而出現的生理上的變化,但至今仍無醫學的根據,還有待更多的實驗來證明這個假說。


圓禿的治療
至今仍無法有一個公認對治療圓禿最有效的方法,也因此有多種不同的治療選擇。一般而言,以禿髮的面積大小、掉髮進行的速度、圓禿持續的時間來決定治療的方式。如果落髮的範圍很小則可選擇用觀察的方式,在多數圓禿的病患,頭髮通常在一年之內會慢慢長回來,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。而以下的幾種方法為目前較廣為被醫師們接受:


1. 如果只有少數幾塊圓形禿髮區,進行緩慢且範圍小,此時可考慮給予外用或者局部皮膚內注射皮質類固醇,大多可以讓頭髮恢復生長。

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,頭髮的最初再生長可能在4-8 周內看見,基本上每4-6周重複施行注射。而主要副作用則可能造成局部施打部位的皮膚變薄。

至於塗抹類固醇,因發炎位置較深,效果一般並不理想,有時也會引發毛囊炎。

如果是面積很大或者進行的速度很快,則才考慮給予全身性的類固醇治療。基本上建議給予劑量於成人為(1mg/kg/day); 於小孩則為(0.1~1mg/kg/day),但為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,可以考慮以「脈衝式療法」給予高劑量的類固醇,每個月一次,以血管內緩慢注射的方式,連續三天給予。相較之下,脈衝式療法的副作用很低,可能會出現短暫的血糖升高、暫時性高血壓、心悸、臉潮紅、精神症狀、腸胃不適等。一般經過3個月的治療之後,掉髮即逐漸穩定,治療6個月後,頭髮會開始再長。


2. 另一種類型的治療方法則是藉由塗抹酚劑(Anthralin)造成圓禿處產生接觸皮膚炎的表現來刺激頭髮生長。雖然Anthralin的作用機轉並不是相當明確,但相信是藉由其免疫抑制及抗發炎的功效來治療圓禿。


3. 局部免疫療法: 此方法在加拿大及歐洲已十分普及,但目前國內只有醫學中心的皮膚科才有。對於慢性嚴重圓禿,局部塗抹強烈的致過敏性物質如diphenylcyclopropenone (DPCP) 、Dinitrochlorobenzene (DNCB)或 squaric acid dibutyl ester (SADBE) ,引起接觸性過敏反應,產生抑制性或調節性的T細胞來節抗毛囊的發炎反應。頭一次塗抹後兩週開始由低濃度逐漸往上,每週塗抹至局部出現輕度過敏性溼疹反應,之後持續治療到完全再生,此DPCP在每次塗抹後1~2天再將其清洗。

其治療的效果在大型的研究顯示約4%-85%不等,患者在治療6-12個月以後會長出頭髮,治療期間常見的副作用包括:癢、局部變紅、嚴重的水泡、頸淋巴腺腫大、接觸性蕁麻疹等。頭髮一旦再生之後,建議還是要每個月塗抹一次,持續半年至一年,維持其效果,一旦停止,1/3患者長出的頭髮可能又會掉落。



4. minoxidill藥水(落建): Minoxidil是一種末梢血管擴張劑,原來用於治療高血壓的病患,因為它的血管擴張作用,可以改善頭皮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,及其直接刺激毛髮的生長,所以廣為用於落髮的治療上。每天塗抹二次濃度5%的minoxidil藥水,或加上一天塗抹一次anthralin,持續使用八到十二周,可以看到新的頭髮長出來,但有時必須要連續治療更久的時間才可看到療效。


5. 光化學療法(PUVA): 也被稱為photochemotherapy,是在接受長波紫外線(UVA)暴露之前大約2個小時服用或是塗抹光感應劑psoralens,再來接受光照射治療。光化學療法(PUVA)治療有效率約30%,治療的時間至少也要半年。紫外線照射主要副作用是局部曬傷。


其他:包括局部免疫抑制藥物(如 Tacrolimus )、口服免疫抑制藥物(如 cyclosporin )等,都可能有其療效,可用於傳統治療無效時之另類療法。另外口服高劑量的鋅、二氨二苯楓(dapsone)、水楊酸偶氮磺胺比啶(sulfasalazine)、甚至外用的辣椒鹼(Capsaicin),都有文獻報告過,可是確定的療效則尚待證實。

修改自 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 蔡宗憲醫師、曾德朋醫師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kev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